76年老藥廠的防疫新革命
從大稻埕學徒到國家隊主力
創辦人陳金森當年在迪化街中藥行磨藥材的身影,恐怕沒想到兒子陳志中會把「手路」升級成科學製程。走進勝昌桃園觀光工廠,撲鼻而來不是傳統藥鋪的苦澀味,而是自動化產線飄出的淡淡藥香。第二代掌門人陳志中邊摸著父親留下的銅藥秤邊說:「阮老爸最常講『做藥就是做功德』,現在我們每批貨都要過380項檢驗,比古早更搞剛!」
防疫神隊友的生產秘辛
2021年接到衛福部急call那晚,總經理李威著盯著產線直搖頭:「夭壽!原本月產4批變20批,機器都要操到燒掉!」但這間全台唯一通過三階段確效的中藥廠硬是達成任務,關鍵就在那套「豐田式管理」——從藥材鑑定到包裝出貨,每道工序都像日系車廠般精密。李威著秀出生產紀錄表:「你看這批防疫藥材,光是重金屬檢測就做3輪,比驗iPhone還嚴格!」
漢方保養正年輕
誰說中藥是老人專利?勝昌把漢方變身時尚單品的創意讓人眼睛一亮!陳志中從口袋掏出「熬夜急救茶包」:「少年郎愛熬夜,我們用黃精加枸杞做成隨手包,7-11就買得到。」觀光工廠更把中藥玩出新花樣,能用AR技術看藥材生長過程,還能DIY調配專屬面膜,難怪成為IG打卡熱點。
博士總經理的養生秘訣
頂著藥學博士光環的李威著,防疫期間每天喝「三色元氣飲」:早晨黃耆枸杞茶補氣、中午薄荷紫蘇飲清熱、睡前來杯桂圓紅棗助眠。「與其搶買清冠一號,不如每天練八段錦。」他現場示範起「雙手托天理三焦」的招式:「中醫說肺主皮毛,流汗排毒比吃什麼都有效!」
藥廠裡的科技與狠活
走進勝昌的無塵室,會顛覆你對中藥廠的想像:HPLC高效液相層析儀正在分析藥材成分,隔壁的微生物實驗室用PCR檢測技術把關品質。最酷的是那台「AI辨識系統」,能透過影像分析藥材紋理,連老師傅都看不出來的混充品,電腦3秒就抓包!
疫情下的暖心堅持
今年四月本土疫情炸鍋時,勝昌產線24小時燈火通明。李威著回憶那段日子:「有阿嬤打電話來哭說買不到藥,我們緊急調度庫存,直接開小貨車送藥到診所。」這種「做藥人的堅持」也體現在包裝細節——改用食品級鋁箔袋、加入防潮片,連封口溫度都控制在85±2℃,就是要讓每包藥都跟剛煎好一樣新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