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開刀後肚子痛到爆?腸沾黏全解析!教你避開手術後遺症

🤔 為什麼動過腹部手術就容易腸沾黏?

腸沾黏其實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!當醫師打開腹腔進行手術時,腸道接觸到空氣、手術器械這些「外來物」時,身體會自動啟動修復模式,分泌出像膠水般的纖維蛋白來包覆受損組織。但就像傷口結痂可能留疤,這些分泌物會讓腸子互相黏住,甚至跟腹壁黏在一起。

🚨 這三種人最危險!腸沾黏高風險族群

  1. 動過腹部手術:從盲腸炎到子宮肌瘤手術都算,衛福部統計每100個患者就有93個會發生
  2. 疤痕體質者:有蟹足腫體質的人,纖維母細胞特別活躍,沾黏機率多3倍
  3. 慢性發炎族群:反覆骨盆腔感染、子宮內膜異位患者,腹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

    這裡原本有圖片,依要求移除

💥 比手術還可怕的併發症!這些症狀要注意

腸沾黏通常在術後7天內形成,但症狀可能要3-6個月才爆發。最危險的是「絞扼性腸阻塞」:

  • 肚子像氣球快炸開:完全無法排氣排便,敲肚子會聽到鼓音
  • 吐到膽汁都出來:從食物→胃酸→膽汁的嘔吐三階段
  • 發燒冒冷汗:當體溫超過38.5℃可能是腸道壞死前兆
  • 肚臍周圍劇痛:疼痛會從悶痛轉為刀割般劇痛,連背都會痛

⚠️ 若延誤治療超過24小時,腸道組織壞死機率達65%,必須切除病變腸段!

🏥 檢查治療全攻略:別讓開刀變惡夢

診斷三寶不可少

  1. 立位腹部X光:看腸道氣液平面分佈
  2. 鋇劑灌腸造影:追蹤大腸阻塞點(小腸要用小腸攝影)
  3. 64切電腦斷層:最新機種能3D重建沾黏位置

治療陷入兩難

傳統開刀雖能分離沾黏,但每開一次刀,復發率增加20%!現在醫師會優先嘗試:

  • 鼻胃管減壓:抽吸腸道內容物減輕壓力
  • 靜脈營養支持:讓腸道休息2-3週
  • 腹腔鏡微創手術:只處理嚴重沾黏部位

🛡️ 從手術檯就開始的預防關鍵

術中防沾三利器

防沾材質 作用原理 適用部位
玻尿酸薄膜 形成物理屏障 子宮、卵巢
纖維蛋白膠 抑制發炎反應 腸道表面
羧甲基纖維素 潤滑器官表面 廣泛應用

術後保養四要訣

  1. 吃東西像小鳥:每天6-8餐,每口咀嚼30下
  2. 高纖食物慢慢加:術後前3週每天纖維質<15克
  3. 起床先散步:每天飯後走10分鐘比吃胃藥有效
  4. 肚子別亂壓:三個月內避免按摩腹部

📌 營養師私房菜單(術後1個月範例)

早餐:地瓜粥半碗+蒸蛋半顆
點心:木瓜牛奶150cc
午餐:軟質麵線+嫩豆腐
點心:蘋果泥2湯匙
晚餐:吻仔魚稀飯+菠菜葉
點心:米湯200cc

關鍵提醒:出現持續性打嗝排便習慣突然改變,要立即回診檢查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