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天天喝湯真的比較好消化?營養博士教你正確喝湯訣竅

【為什麼台灣人吃飯總愛配湯?】

從小吃到大的習慣其實超科學!簡基城博士說,熱湯能讓胃部暖機,就像運動前要熱身一樣。湯汁裡的溫度(約40-50度最剛好)能刺激胃酸分泌,把米飯麵食這些澱粉類泡到軟化,特別是吃便當配的排骨湯或味噌湯,真的能讓後面吃進去的雞腿、滷蛋更好分解。

【喝湯時機大解密】

▶ 飯前20分鐘:先喝半碗墊胃,適合想控制食量的人
▶ 邊吃飯邊喝:每口食物咀嚼20下再配湯,幫助老人小孩吞嚥
▶ 飯後半小時:加點薑絲的熱湯能促進腸道蠕動

重點是要「小口慢慢喝」,整碗灌下去反而會沖淡胃酸。像阿嬤常說「湯泡飯傷胃」就是這個道理,米粒沒嚼碎又泡湯,胃要花雙倍力氣工作。

【這些湯品要小心!】

傳統大骨湯雖然香,但豬骨雞骨容易殘留重金屬。實驗發現熬煮超過1小時,鉛濃度會爆增5倍!改用洋蔥、番茄、玉米這些蔬果當湯底,加點柴魚片提鮮,煮20分鐘就夠味。俠醫林杰樑傳授的秘訣是:加蘋果能自然帶出甜味,完全不用味精。

【阿嬤級養胃湯食譜】

✓ 材料:紫洋蔥2顆(切半月形)、紅蘿蔔1根(滾刀切)、芹菜3根(切段)
✓ 做法:材料炒到微焦香,加水淹過食材,大火煮滾轉小火20分鐘
✓ 變化版:加蘋果變甜湯底,加昆布變日式風味

記得煮好的高湯要過濾,冷藏最多放3天。煮麵、燙青菜直接加,比用調味塊健康多了!

【喝湯常見QA】

Q:痛風可以喝湯嗎?
A:選擇蔬菜湯底,避開香菇、內臟類。豆腐湯、冬瓜湯都是好選擇

Q:感冒喝什麼湯?
A:老薑地瓜湯加點黑糖,發汗效果比雞湯更好

這些喝湯小知識在《健康呷百二》粉絲團都有詳細教學,每天中午12點準時更新當季養生訣竅。像最近轉涼,小編就分享用當季南瓜煮牛奶濃湯的食譜,用喝的就能補充膳食纖維。

本文參考自簡基城博士最新著作《腸胃喜歡這些事》,書裡還有20道電子鍋就能搞定的懶人湯品。下次煮湯別再只會加大骨,換個方式讓全家喝得更健康!
分類:生活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