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走路姿勢超重要!5招讓你走出健康不傷身

走路姿勢超重要!5招讓你走出健康不傷身

走路根本是全民運動!從菜市場買菜到公園散步,台灣人每天平均走超過5千步。但很多人走完反而膝蓋痛、腰酸背痛,問題就出在「姿勢根本是錯的」!物理治療師都說:「用對方法走路,根本是免費的復健運動!」快來學這5個關鍵要領↓↓


🚶♀️ 1. 身體打直像「被拉線的木偶」

  • 眼睛平視前方:別當低頭族!盯著地板走會讓脖子後面那條筋「硬叩叩」,久了連抬頭都會「喀喀」響
  • 想像頭頂有繩子拉著:肩膀自然下垂,胸口要像「打開窗戶」那樣保持開闊
  • 實測小技巧:背靠牆站好,後腦勺、肩膀、屁股都要貼到牆,走路時就保持這個姿勢

🩺 2. 小腹用力「像穿緊身牛仔褲」

  • 收肚子不是吸氣:很多人誤會要憋氣,其實是「肚臍往脊椎方向縮」,類似咳嗽時肚子用力的感覺
  • 邊走邊縮小腹:能同時鍛鍊深層核心肌群,阿嬤這樣走還能改善「腰內肉下垂」
  • 錯誤示範:凸小腹走路會讓腰椎像「被折彎的鐵絲」,走久了絕對腰酸到想貼藥布

👣 3. 腳掌平行「像火車鐵軌」

  • 內八外八都NG:穿夾腳拖最容易出現的壞習慣,會讓腳踝「歪一邊」磨損軟骨
  • 腳尖朝正前方:每一步都要像在鐵軌上,左右腳保持10-15公分間距
  • 選鞋關鍵:鞋底磨損如果內側或外側特別嚴重,代表你走路姿勢有問題!

🦵 4. 跨步要像「過門檻」

  • 整隻腳抬起來:尤其後腳要確實離地,很多老人家「拖地板式走路」超傷關節
  • 腳跟先著地:接著腳掌、腳尖依序放下,能緩衝膝蓋承受的壓力
  • 步伐別太大:最佳距離是「身高×0.45」,170公分的人走76公分最剛好

⚖️ 5. 身體不搖「像頭上頂水杯」

  • 手臂自然擺動:手肘彎90度,前後擺動幅度不要超過胸口
  • 重心保持中間:走路時屁股不要左右扭動,背包包要「左右輪流背」才不會歪一邊
  • 雨天測試法:雨傘垂直放在鎖骨位置,走路時傘尖不亂晃就是合格姿勢

📢 專家小提醒:剛開始調整姿勢會覺得「怎麼走路變好累」,這表示平常都用錯力!每天練習15分鐘,兩週後就會習慣成自然。老人家建議戴計步器,每天走3千步就有保健效果,走太多反而傷膝蓋喔!

(參考資料:商周出版《健走功》湛若水著)

分類:運動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