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維生素D不足不只骨鬆!最新研究:缺乏可能讓慢性疼痛惡化

維生素D不足不只骨鬆!最新研究:缺乏可能讓慢性疼痛惡化

驚人數據:缺D族群止痛藥用量多2倍

美國梅約診所最新研究發現,維生素D濃度過低的慢性疼痛患者,使用止痛藥的頻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以上!物理醫學專家Michael Turner博士強調,這種「陽光維生素」能調節神經敏感度,當體內濃度不足時,身體對疼痛的感知會變得異常敏感。

台灣人必看!每5人就有1人關節痛

國泰醫院風濕科主任陳堃宏醫師指出,全台約500萬人飽受關節炎困擾。特別是季節轉換時,患者常出現三大症狀:

  • 早晨關節僵硬超過30分鐘
  • 活動時發出「喀喀」異響
  • 夜間出現針刺般疼痛

肥胖者注意!BMI每增10%維生素D少4%

最新研究顯示,體脂率與維生素D濃度呈反比

  1. BMI超標者維生素D吸收率下降
  2. 內臟脂肪會困住脂溶性維生素D
  3. 肥胖者需比常人多曬20%時間

黃金補充法則:曬吃雙管齊下

日曬技巧大公開

膚色類型 建議時間 最佳時段
白皙膚色 10-15分鐘 上午9-10點
一般膚色 15-30分鐘 下午3-4點
深色膚色 30-40分鐘 避開正午

注意事項:臉部需擦防曬,露出前臂效果最佳

飲食補充清單

  • 動物性來源:野生鮭魚(每100g含988IU)、沙丁魚罐頭(含272IU)
  • 植物性來源:日曬香菇(1杯含164IU)、強化燕麥飲
  • 營養師提醒:維生素D需搭配「鎂」才能活化,可搭配堅果食用

各年齡層攝取指南

衛福部最新建議:

  1. 嬰幼兒(0-1歲):400IU/日 → 促進骨骼發展
  2. 青少年(1-18歲):600IU/日 → 增強免疫力
  3. 成年人(19-50歲):400-600IU/日 → 維持肌肉功能
  4. 銀髮族(51歲↑):800IU/日 → 預防肌少症

過量風險警告

  • 每日上限:4000IU(50歲以下)、2000IU(長輩)
  • 中毒症狀:噁心、頻尿、心律不整
  • 醫師強調:需定期檢測血中濃度,切勿自行高劑量補充

疼痛管理新觀念

台大醫院復健科建議:

  1. 先檢測維生素D濃度(理想值30-50 ng/mL)
  2. 搭配低衝擊運動(水中走路、太極)
  3. 使用熱敷包放鬆肌肉
  4. 睡前補充含鈣飲食強化吸收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