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生必看!卵巢腫瘤種類解析與風險提醒
最近好多女生在健檢時發現卵巢腫瘤,先別緊張!其實多數都是良性,但其中有2種特殊類型要特別當心。婦產科醫師整理最新衛教資訊,帶妳完整了解各種卵巢腫瘤的特徵與注意事項。
▍卵巢腫瘤4大常見類型
1. 功能性卵巢囊腫(月經週期好朋友)
這是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簡單說就是排卵過程的自然產物。分兩種型態:
- 濾泡囊腫:排卵前形成,像小水泡包著卵子
- 黃體囊腫:排卵後產生,負責分泌黃體素
⭐️ 特點:
- 尺寸通常在3公分以下
- 月經結束後會自動消失
- 可能伴隨排卵期輕微腹脹感
- 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
2. 黃體囊腫破裂(性行為後危險警報)
這可是婦產科急診室常見狀況!多發生在:
- 排卵期前後(月經週期第14-21天)
- 激烈性行為後
- 腹部突然受壓撞擊
⚠️ 危險徵兆: | 輕微症狀 | 嚴重狀況 |
---|---|---|
持續悶痛 | 血壓驟降 | |
腹部壓痛 | 心跳破百 | |
輕微頭暈 | 意識模糊 |
💡 醫師提醒:如果辦事後出現劇烈腹痛,千萬別忍痛,立即就醫檢查!
3. 水瘤(沉默的卵巢住客)
正式名稱是漿液性囊腺瘤,特徵:
- 超音波下呈現清澈液體
- 可能單獨或成群出現
- 成長速度緩慢
- 超過5公分建議切除
🩺 觀察重點:
- 每月測量腰圍變化
- 注意異常隆起位置
- 記錄腹脹頻率
4. 畸胎瘤(卵巢裡的驚奇包)
超音波下會看到:
- 混雜油脂、毛髮的團塊
- 可能含有牙齒或軟骨
- 40%患者雙側卵巢都會長
❗️ 最危險併發症:卵巢扭轉
- 發生時像被人扭毛巾般劇痛
- 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
- 黃金搶救時間僅6-8小時
- 延誤處理恐卵巢壞死
🔬 治療關鍵:
- 無論良惡性都建議切除
- 術後每3個月超音波追蹤
- 保留正常卵巢組織
▍追蹤治療全攻略
- 初次發現:月經過後複查
- <3cm:每半年追蹤
- 3-5cm:每3個月檢查
- >5cm:建議腹腔鏡手術
- 快速長大:2週內回診
▍日常保養3要點
- 經期後自我腹部觸診
- 避免經期前劇烈運動
- 性行為後觀察腹痛狀況
最後提醒各位女生,就算腫瘤是良性,每年至少做1次陰道超音波,才能早期發現異常變化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