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頭接好≠完全康復!多數人忽略的「術後黃金期」
在復健科診間最常聽到患者問:「醫生啊,我骨頭都開刀接好了,為什麼手腳還是卡卡痛痛的?」其實這就像蓋房子只搭好鋼筋,後續的水泥灌漿、裝修工程沒做好,房子根本不能住人啊!
真實案例:手腕骨折後竟變「冰凍肩膀」
上個月有位50歲阿姨騎機車跌倒,右手腕橈骨骨折(就是常見的Colle’s骨折)。雖然骨科醫師用鋼板固定得很漂亮,但她怕痛不敢動,結果…
▌2週後:手指腫得像香腸,連握筷子都困難
▌1個月後:手肘僵硬到無法彎曲
▌3個月後:連肩膀都變成五十肩!
這就是典型「只治骨頭不管肌肉」的後果!根據統計,骨折後超過3週沒活動,肌肉每天流失3%肌力,關節囊更會像蜘蛛網一樣開始沾黏。
4大恐怖後遺症不處理會跟著你一輩子
- 關節變水泥:長期固定讓軟組織纖維化
- 肌肉消失術:大腿骨折躺1個月,腿圍直接少5公分
- 神經罷工:手腳麻木刺痛像觸電
- 平衡感歸零:走路像喝醉酒容易跌倒
骨科醫師私房4招 躺著就能練
就算打石膏也能做的「安全復健法」:
第1招:手指爬牆運動(促進淋巴回流)
👉 用健側手幫患肢手指做「握拳-張開」動作
👉 每天3次,每次5分鐘,消腫超有效
第2招:空中腳踏車(防大腿萎縮)
👉 平躺用枕頭墊高患肢
👉 健側腿做慢速踩單車動作
👉 注意保持骨盆穩定不歪斜
第3招:魔力彈力帶(啟動核心肌群)
👉 將彈力帶繞過腳底雙手拉住
👉 吸氣預備,吐氣時慢慢坐起45度
👉 訓練腹部同時保護脊椎
第4招:疼痛警報器(冰熱交替療法)
👉 先冰敷10分鐘減輕發炎
👉 再用熱敷包放鬆肌肉
👉 最後用震動按摩槍輕拍周圍肌群
復健時機表|把握3階段黃金期
▌急性期(0-2週):電療止痛+被動關節活動
▌癒合期(2-6週):漸進式阻力訓練
▌功能期(6週後):平衡訓練+功能性動作
特別提醒!下肢骨折患者出院後一定要練「坐姿抬腿」,用彈力帶增加阻力,避免臀肌失憶。年輕患者可加練「單腳箱上深蹲」,用高度30公分的板凳練習上下動作,安全重建肌力。
最後送大家骨科醫師的口訣:「早動不痛,晚動難動,不動一輩子痛!」現在就拿起電話預約復健科評估,別讓辛苦開刀的成果前功盡棄啦!